开始这个新的专题,是想记录下来我在摄影入门之路上的一些收获吧。第一次说说两个问题:焦外成像和闪电的拍摄。
1、关于焦外成像(Bokeh)
Bokeh是个生造词,有时也叫散焦、虚化、虚像等等,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背景虚化效果,可以参考上面那篇名次解释。当拍摄需要营造浅景深效果时,一般来说画面的前后景就都是失焦的,呈现虚化的效果,这种虚化的效果就称为“焦外成像质量”,对于单反相机而言,这种质量只跟镜头本身有关,经验证明,这种虚化的好坏对影像的最终表现力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也就成为评价镜头质量的一个重要参考。一般来说,好的虚化应该是连续、均匀的,在焦外成像中没有明显的边缘残留,而一般认为不好的效果被称为“焦外二线性”,虚化的无题的轮廓不是均匀散焦的,而是被数条线分开,形成一些类似小气泡的东西,这样的效果往往会干扰画面主题,影响影像的表现力(当然,凡事都有例外,也有专门利用二线性制造特殊效果的例子,但是毕竟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不希望这样的效果)。可以在Xitek的文章中看到相关的一些例子和对比。
我现在已经碰过的镜头有三支:Canon EF 50mm/f1.4 U,Tamron SP AF 28-75/f2.8 XR,Tamron AF 28-300/f3.5-6.3 XR。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这几支镜头的焦外成像效果。首先是EF 50/1.4。
这张片子可以看到十分优异的焦外成像,前后景虚化均匀自然,反差适中,既有完整的轮廓,又有均匀的虚化。
这张室内静物也是很不错的效果,背景均匀的模糊,没有尖锐的边界,背景玻璃窗上映出的室外的灯光也被很好的虚化为亮斑,亮斑比较圆滑,没有棱角也没有明显的边缘亮线。
从这两张片子可以看出,这支标头无愧于“成像最优异的非L头”的称号。再来看看Tamron最人气的A09(28-75/2.8)头。
这支头主要的价值就是恒定大光圈+可用的广角+人像头,某人这张倩影就是最好的例子,使用75mm端拍摄,2.8的光圈使得背景均匀适度的虚化,很好的突出了前景人像,可以说是人像背景虚化的范本。
这是一个非人像的例子,也是75mm端,+1曝光补偿保证阴影下的蝴蝶花纹暗部的清晰,同时也使得高光的木板呈现过曝的效果,可以看到远端的虚化在高反差下仍然十分令人满意(对比高光的木板和后面的石子)。由此看来A09的光学质量并非浪得虚名,焦外成像无可挑剔,几乎达到Canon L头的质量,
最后看三支头中最平的Tamron A06(28-300/3.5-6.3)的效果。最近几卷基本上就只用这个头,包括最新的两卷反转片,但是苦于还没冲出来,只好简单看看之前那卷的效果。
令人惊讶,这支以小巧和大变焦著称、号称成像一般的镜头同样提供了可以接受的效果,这是在150-200mm焦段,最大(4.5)光圈下拍摄的,边缘虽然稍微有点硬,但是效果完全可以接受,基本打消了我的顾虑,不过综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实拍确定。
总结:焦外成像是镜头比较重要的指标,好的焦外成像能够给人像、微距等类型的拍摄带来巨大的益处,产生非常舒服的视觉效果。但是由于这个指标不像解像度、反差、光圈等指标可以很好的量化,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购买之前多多打探,多看样片了。无忌上也有个关于这个的thread可供参考,里面说了不少怎么评价Bokeh的标准,不过这种主观性的指标,感觉的成分更大一点,不过有层次的反差加均匀自然的模糊,是优秀焦外成像的共性。
2、闪电的拍摄
先说说上次我在我家阳台上拍的这几张闪电。基本拍摄参数为:EOS 30v,Tamron AF 28-300/f3.5-6.3 XR @ 250/300mm,三脚架,Kodak 100 Gold,f11,然后采用30s或者B门曝光。这里谈不上有什么技术,但是有几点是要注意的:
——长焦,瞄准一片纯黑的天空,避开地面灯光的干扰。
——小光圈,一定要小,这样才会清晰锐利。
——曝光要长,没人知道啥时有闪电出现。
这次的处女作很重要,使我明白了拍闪电的关键所在,再有机会的话我将仍会在阳台上拍摄(虽然比在开阔地面拍摄效果差点,但是。。。哪里去找开阔的地面?!),并且:
——脚架当然必不可少,下次我一定只用B门,因为买了遥控,我可以按遥控开启快门,然后等闪电过后(一次或多次),再按遥控关闭快门。
——重复曝光,先用适当的广角拍摄包含地面建筑和灯光在内的影像(注意构图,留下闪电出现的区域),可以考虑补偿-1EV,然后用中长焦和B门对闪电进行重复曝光。这样就能留住闪电在城市上空划过的影像。
感觉比后期PS合成的数码有趣,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