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谈谈光线的问题——为什么是光线呢?因为光线的问题是所有视图脱离“瞄准就拍”程度的摄影者,在入门之后,直到老死之前都可以一直研究和尝试的问题!摄影,说白了就是取景和光影两件事,至于什么聚焦准确、不要手抖之类的就没啥好说的了。


由于某种原因,我将以胶片相机为主来描述,偶尔会提及数码相机相关的东西——其实差的不多。

1、胶片的成像和宽容度
要说光线和曝光的问题,首先要懂的胶片成像和宽容度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想到——胶片上在纯黑和纯白之间有那么多的中间状态,说明胶片可以记录下不同亮度景物的细节,事实上,胶片能够相对清晰的记录细节的曝光范围就是胶片的宽容度——请注意,也有很多细节,过亮或者过暗,看不清了,这样我们就说,这是因为曝光过度或者曝光不足而损失了画面细节。

那么,为了不会损失我们不希望损失的细节,我们必须准确的曝光,也就是选择合适的快门/光圈组合。对于明暗反差不大的场景,这个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基本上都可以很好的展现,但是对于明暗反差很大的场景,一不当心就会损失了我们希望完美再现的细节,最典型的就是逆光条件下的人像(曝光不足引起人脸部灰暗)。那么怎么办呢?

一个很合理的做法是:首先测出我们想保留细节的最亮部分的曝光值(A),然后测出我们希望保留细节的最暗部分的曝光值(B),然后选择曝光值C使得(C-A)和(B-C)都在胶片宽容度范围之内,于是就皆大欢喜了。所以我们必须了解我们手中胶片的宽容度。

所有有经验的摄影者都知道,任何胶片都没法跟人眼相比,人眼能够分辨从最亮到最暗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范围内的细节,事实上,有人研究过,结论是人眼的宽容度是50000!也就是说,人眼能够分辨的最亮和最暗的细节的亮度可以相差5万倍,而最大宽容度的胶片(Tri-X黑白胶片)的宽容度不过是500,而彩色胶片基本上不会超过几十。我们知道曝光指数(EN)是以2的幂次为间隔的,EN相差一级,光量相差2倍,那么我们很容易算出:Tri-X的宽容度相当于9级EN(或者说,快门不变下的9挡光圈,或者说,光圈不变下的9挡快门),而一般的彩色胶片宽容度不会超过5级EN。

好了假设我们使用彩色负片拍摄高反差场景,那么我们按照前面说的办法测光,得到了A和B,然后检查一下,发现A和B相差不到5级,那么我们可以比较有把握的说,应该我们的目的是可以达到的,然后取A和B的中点作为实际拍摄的曝光值,例如我们使用快门优先,T=1/125s,测得A的光圈是11,B的光圈是2.8,于是我们使用1/125s和5.6来拍摄。。。结果是你会发现暗部一塌糊涂而亮部完美无缺。

毫无疑问,这是由于胶片的宽容度不是均匀的,所有的负片对于曝光过度的宽容能力强于曝光不足!事实上,所有黑白负片的曝光不足的宽容度都是2级EN左右,而所有彩色负片的曝光不足的宽容度都是1级EN左右。所以上面的算法应该调整如下:不是取中点5.6的光圈,而应该使用B减一档的光圈,也就是f=4进行拍摄,以确保明暗兼顾。

那么,要是明暗反差超过了胶片能够允许的范围,怎么办?一般来说你就只好作出取舍,或者亮部牺牲一点,或者暗部牺牲一点,或者等待更合适的光线条件,或者合理的布光提高暗部亮度。。。或者,采用多次曝光等复杂的办法解决——这些我会陆续的介绍的。

总结一下,对于彩色负片来说,对于高反差场景的曝光,应该这么干:
1、测出我们想保留细节的最亮部分的曝光值(A);
2、测出我们希望保留细节的最暗部分的曝光值(B);
3、如果A和B的差距没有超过5级EN,那么有可能找到合适的曝光;
4、取B(暗部测光)减少两级EN(提高两档快门或者减小两档光圈)曝光应该是可以接受的,当然,如果你的亮暗反差不是很大,只减少一级是比较安全的;
5、最后,如果可能的话,尽量使用包围曝光吧,在你决定的曝光上加减0.5级EN,多拍两张,胶卷比起难以重现的美景,价值可以忽略不计。

最后,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正片跟负片是很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表现在两个方面:
1、正片的宽容度一般来说极小,常见的正片的宽容度大致是相当于大约2级EN!这就是为什么正片要求极其准确的曝光,否则你会得到一堆废片。
2、正片和负片正好相反,正片在容忍轻微曝光不足方面比轻微的曝光过度更好一点。

所以对于正片来说,你不应该把暗部测光减少两级,而应该把亮部测光增加1级或者0.5级,来争取包含暗部的细节,另外,使用正片时请尽可能使用包围曝光!

2、自动测光模式

上面说的测光方法叫做累积读数法,是针对高反差等自动测光不灵的场景进行拍摄的最佳实践。上面的方法有个假设不知道有没有引起注意——那就是我们假定我们能够准确的确定亮部和暗部的测光数值,而这些亮部和暗部可能是非常非常小的一个区域!我们如何才能得到这些数值呢?

上次介绍我的EOS 30v的测光模式,除了闪光测光这个特殊的暂时不管它,剩下有3种:评价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和局部测光,它们的定义如下:
评价测光:根据被摄主题在取景器中的位置、亮度、背景、光线条件等因素,相机自动计算出合适的曝光数值。
局部测光:取景器取对焦点附近大约10%大小的面积进行测光,周围的不予考虑。
中央重点测光:取景器以中央为重点,并与整个场景进行(加权)平均。
可以看出,中央这种基本是没用的,局部测光可以保证被测部分在对焦点上而面积不是太小时得到被测部分的精确数值,评价测光嘛。。。专家是不用的,之所以不用,不是因为它不准——其实绝大部分时候它是很准的——而是因为不能确切知道它为什么准以及几时会不准,严肃的摄影师总是希望一切在自己的掌握中!

更新蜜蜂一些的相机提供“点测光”这种模式,点测的定义不是很严格,说起来只是局部测光的区域小小小小小,小到一定程度就算点了,到底多小呢?有说取景器面积的1%,有说视角小于1度,总之是要非常非常小才行了。这样就很有指哪打哪的感觉,可以隔着老远得到一片树叶的测光,很爽,呵呵!

但是我没有点测,怎么办呢?办法很多:
1、买个外置点测光表!这个是最牛的办法,比最高级的相机的点测还要“点”还要准!
2、用局部测光,走近一点,让被测景物超过取景器面积的10%——小心不要挡住光线而改变了被测体的光照!
3、使用长焦镜头来测光,这个跟上面第二点一样,只是有时没法靠近被摄体时比较有用(也只好如此)。
4、灰版或者白板,在同等光照条件下对着18%灰色测光就是此光照下的合适曝光值(合适的意思是:各种颜色会在胶片上还原为最接近这个真实颜色的颜色),如果用白板,那么较少2级EN就正好了(这个事情的原理也很好玩。。。不过看上去我不太会去使用灰板,所以就先不说了吧)。

最后——什么时候要提高警惕使用这些看上去比较麻烦的dd,而不是相信相机的评价测光一按快门了事呢?答案是:高反差场景。我们说了半天的高反差场景了,但是还一直没说它的定义呢——其实,这是因为这个定义比较难下。在黑白胶片的时代,高反差意味着明暗对比至少相差7级EN,现在以照彩片为主的情况下,这种反差基本处理不了,再加上还有极低宽容度的正片。。。所以我个人建议,碰到下面的情况,请当心:
1、白天光照良好(多云或者晴朗)时逆光的条件。
2、场景中有大面积光亮区域:天空、反光的水面、雪、浅色墙。。。等等。
3、场景中有大面积暗区,黑色背景等。
4、被摄主体颜色与周围反差强烈(红对青、黄对蓝、绿对洋红)而面积较小。
以上情况,最好使用上述的办法进行尝试——当然,最大的大牛一般都不用这些,而是靠经验 -_-bbb

OK,累死我了,下次我们说说一些特殊场景下特殊的曝光(就是基本只能记下,很难算的出的,呵呵)。